再读《Rework重来》

去年,我读过《Rework》时却不以为然。如今再读,却产生很多共鸣。可能我在去年,并无太多相关产品的经历,也没有真正去尝试,所以那时没读懂书中的真谛。 从书的简介上看,是为创业者分享的经验,其实很适合做产品的所有人。150页的PDF,除去大幅图片,也就100页左右的文字。每次做公交车时,15分钟的路程上瞄上几眼,一周左右才读完,但也不乏对个别章节反复揣摩联想,标注评论。通篇下来,倒也标注不少,忍耐不住,便又要开始发个牢骚,做个读书笔记。这读书笔记也算是Nexus 4的第一个功劳,自我安慰一下,手机没有白买。以下是结合我做一年webgame产品的经历来讨论书中的部分章节。

Rework重来

Rework重来

Hire great writers

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这个人不在乎是不是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程序员,无论是谁;他们的写作技巧会对此有益。
因为一个好的写手不单是有根好的笔杆子。清晰的写作体现其清晰的思路。优秀的写手懂得沟通。他们让事情易于理解。他们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他们知道什么该省略。那是你在任何求职者中都想看到的品质。

在这一年里,我常自叹招人太难,招不到。一来是本来应聘者数量少,二来是我的要求高。然而前者是我已尽全力,已用尽所有社交关系。仍于事无补。这个问题,只能请HR花心思去解决了。后者是重点,此也是我较为赞同37signals的原因。招人要么就招合适的强人,要么不要。非常不愿意招人来将就一下,以后再换这种做法,不想浪费精力,浪费感情。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工作态度,两者都要合适。有幸的是,在我的坚持下,我招到的同事,都是非常合适,非常尽心的“great writers”。
反观那些不合适的人,浪费我们精力去指导他,教会他。而他们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薪水,不会关心你的产品做的怎么样。恰恰这种工作态度,在一次产品变更中被体现出来。在我们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尾声,公司决定对此进行换皮化,并稍加修改,推出新产品。在产品做完2/3时,领导层突然推翻该项目,说要做一个全新的。通知一下来,很多人不解,不能接受,怨声载道,甚至决定离职。我倒是觉得,这些反映越是强烈的同事,越是对产品最负责,对产品贡献越大的人。这些人就是“great writers”。而那些毫无态度,觉得无所谓的人,几乎可认为他们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混日子型。

上一个项目的快速衰败,是否跟这些人有关,我也没法下结论,或者,我也不敢下结论。可能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吧。

Let your customers outgrow you 不要被大客户牵着鼻子走

也许你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顾客让一家公司浪费了很多钱。这家公司想要尽可能的取悦那个顾客。因为一个顾客的一个要求而改变产品则会让产品远离初衷。
突然有一天大客户走了,公司则会背负一个包袱──这个产品是围绕着一个已经离开了的人设计的。而其他人没法用。
在你紧盯着现有的用户的任何困难时,你就会忽略新的客户。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紧紧围绕着现有用户则不会吸引到新客户。那就是你公司慢慢走向死亡的原因。
在我们的第一个产品红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收到一些老用户的强烈要求。他们说我们产品的功能开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他们业务正在改变,希望我们改变我们的产品以适应他们新发现的复杂问题和要求。
我们说“不”。原因是:我们所希望的是顾客因为我们的产品而成长,绝不是我们优先去适应他们。为有些人增加一些高级用户需要的功能会威胁到还不是我们用户的人。吓跑新客户可比失去老客户要糟糕。
当用户的发展超过你时,你的产品是基础型的,那就很好了。小、简单、基础的需求是恒久的。对于真正需要它的用户来说,这既是无尽的补给。
不用你产品的人总是比你的用户要多。设法让这些人也成为你的用户。这就是你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在。
人和形式在变换。你不能满足所有人。公司需要满足的是一类用户,而不是为了一个特例而改变需求。

同样在这一年里,我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放在正在国内著名IM的开放平台上运营的产品上,在此期间,产品也经历过多次的版本迭代更新,也推出过许多新功能。新功能中,也有着大部分的功能,可认为是为那些大R(消费额度较高的RMB玩家)研发。我们策划,有句口头禅“你又不是大R,你怎么知道他们怎么想?”,从这句话里,也看出他把大R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几乎所有的新功能都是为他们设计,尽其所能的取悦大R。游戏初期,功能为所有用户设计,玩家多了,人气旺了,才激发玩家充值,产生大R。而新上线的功能,多数为了给大R玩,为那些那群大人民币玩家而改进。导致普通玩家渐渐流失,更别提新玩家了。可能,他们的做法,短期上,从消费数字上看,有较为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发展上来看,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自寻死路。普通玩家走了,大R优越感何在?大R为什么要花钱?不是虚荣心吗?不是想比别人强么?别人都走光了,他们还有何优越感而言? 现在,各大互联网厂商为何推出免费产品?他们要的是什么?流量!流量!有了流量,人气,就能盈利。我们的人都走玩了,人气都没了,光靠几个大R如何盈利?而大R们也是从大量普通用户中衍生出来的。普通用户越来越少,如何再衍生出新的大R?如何衍生出新的高端用户?普通用户走了,他们还会留下来吗?产品再去改来得及吗?还能改吗? web平台上的流量为王的总之,在webgame中,也同样适用。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批评指责我们策划同事的不对,我不是策划,我不专业,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有他的道理。在一起做产品的日子里,我只能保持最大程度的理解、信任。也希望他在以后的项目里,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别被上级的意愿干扰,被迫为上级的想法而开发一个功能,此类做法,可对整个策划框架产生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回绝就回绝,做好自己。

还有就是成功的项目并不是一定比我们更有才智和更幸运。他们只是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直到成功。项目的每个新功能,在上线之后,再也没人去关心过,没有任何一个功能,都经过第二次的功能性优化,除非有bug。这是极为令人不解的。难道我们不该反思吗?

希望在我们的下一个产品里,能兼顾这些想法,把产品做的更好。

Sell your by-products: 注意你的副产品,也许可以卖。。

当你做某事时常常也附带了别的。人不能仅仅做一件事,所有事物都有其副产品。具有洞察力和创造力的商业头脑能发现那些副产品和机会。
木材工业贩卖曾经被浪费掉的- 锯屑、碎片、碎木头,而获得可观利润。你会发现这些副产品用于合成壁炉原料、混凝土、冰区加强器、根篱、碎木板、燃料等等。
但是你也许不能制造任何东西。发现你的副产品很难。木材公司的人清楚他们的废料是什么。他们不会忽略锯屑。但你不清楚你自己。也许你都不知道你已经制造出副产品了。这真缺乏远见。
我们的上一本书,Getting Real 就是个副产品。我们写了它都没意识到。创建一家公司和开发软件的经验是真的动手过程衍生出来的。我们一开始把那些知识分享到博客,然后是系列研讨会,再做成 pdf 文档,最后制成书。这本副产品让 37signals 直接收入超过一百万,间接又赚了一百万。你现在正在读的这本书也是副产品。
摇滚乐队 Wilco 发现在他们的录音过程中的副产品很有价值。他们将录制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以 I Am Trying to Break Your Heart 发行。它呈现了乐队毫无保留的,迷人的创作过程,还有内讧。乐队用这部电影赚到钱,还有以此手段拓展了新的粉丝。
Henry Ford 将碎木头导入模子成型为块状木炭。他创建了木炭车间和 Ford Charcoal 公司(之后更名为 Kingsford Charcoal)。如今金斯福德木炭依然是全美领先的木炭制造商。
软件公司不是常常要去思考著书。乐队通常不会去想着拍摄录制过程。汽车制造商不会去销售木炭。也许你可以去销售一些你没想到过的东西。

我们的一款webgame,在国内知名IM的开放平台上运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当然,也不是很差。公司里层有个推翻的新项目(上面也提到过),被推翻时,美术资源已经画完;被推翻后,项目组计划去做一款全新的webgame。这正在运营的项目代码、策划数值资源以及被推翻的项目的美术资源难道不算个非常珍贵的副产品吗?稍微加以修改,并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即可上线运营。谁又能保证,全新开发的一款webgame,会比这款已经预知肯定可以盈利的产品强呢?真的会强吗?又会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呢?或者,正在研发的其他几个项目,又有哪款可以保证盈利?或者比这款盈利高?投入产出高? 这只是个副产品,不是主产品,又并行不悖。对于高层的决策,我实在不解…

No time is no excuse“没时间”不是借口

人们最常给的借口是:“时间不够用。”他们宣称很想开一家公司,学一件乐器,写一本书,随便什么吧,但时间不够用。
算了吧。如果你正确使用,时间总是足够的。也别想一定要放弃你的全日制工作。抓紧时间,晚上来做你的项目。
动手执行你的构想,而不是看电视,玩魔兽世界。11 点再睡觉,而不是 10 点就爬上床。我们不是在谈论通宵达旦或一天 16 小时都在工作,而是要你每星期挤出一些业余时间。这就足够做些事了。
一旦开始做,就知道你是否真的兴奋而感兴趣或只是过度期。如果没有结果,你就像以前一样继续工作。除了花些时间,这不会有风险或损失,这没什么大不了。
当你实在渴望你的理想,腾出时间,别管你别的责任。而真相是大多数人没那么渴望。然后拿时间借口来掩盖自己的内心。别给自己理由开脱。你的全部职责就是实现梦想。
此外,完美的时机从未有。你总会太年轻,太忙,太穷等等。若你一直为遇到一个完美时机而发愁,那绝不会发生。

回顾这些年,从大学时开始写博客,一直至今,除了较为忙的一段时间没有新的文章,其他时间里,几乎都是没有中断过。从开始的为了数量而写、复制、转载博客,到最近的为了质量,为了分享,为了磨练意志而写原创的BLOG。有幸的是,我坚持住了。人们最常给的借口是:“时间不够用”,这我也深有体会,尤其是儿子出生之后,挤出时间实在是不容易,而我又有些惰性,总想看看电视,打打游戏。但心里,总有个念头,强制自己去完成它。家里没有合适的环境,只好背着电脑来到公司里写博客。写完之后,心里就踏实多了。这恐怕又应验了一句话,时间是挤出来的,但每每跟他人提到这些,心里极为愧疚,总觉得,每年比大家增长比较快的,无非就是QQ等级了。

或许,等明年我再读Rework时,又有新的感悟、新的看法,也可能会否认我现在的观点。世界万物时刻都是在变化的,何况我呢?

附:
《Rework重来》在线阅读
《Rework重来》下载阅读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FC4N的博客CFC4N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基于https://www.cnxct.com上的作品创作。转载请注明转自:再读《Rework重来》

4 thoughts on “再读《Rework重来》

  1. #再读《Rework重来》# – 去年,我读过《Rework》时却不以为然。如今再读,却产生很多共鸣。可能我在去年,并无太多相关产品的经历,也没有真正去尝试,所以那时没读懂书中的真谛。 从书的简介… http://t.cn/zjsvBai

  2. @朝沐金风: 可能需要不同的经历才能跟书中所言产生共鸣。我目前赞同的做法,不是很多,也有大部分的做法我是极不赞同的,或许明年、后年,这本书更能使我产生共鸣。

  3. 要求这么高真的会招不到人的,也许还没到缺人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会把工作当做事业,即使是很牛逼的人

Comments are closed.